一、山药的故事
《红楼梦》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,其作者曹雪芹出生名门贵族,早年曾锦衣玉食,后因宫廷政治的牵连而致家道中落,所著《红楼梦》为其倾注毕生的心血而成。医道颇深的他在《红楼梦》里,除了写下不少的治病药方,还为大观园的主仆们量身定制了许多养生美食,来反映大观园内优越的生活。其中, “枣泥山药糕”就是“红楼美食”中的一道养生食谱。
在《红楼梦》的第十一回讲到老太太因记挂着孙儿媳妇秦可卿,嘱凤姐儿过了腊月初一去瞧瞧,送些爱吃的过去。到了初二日凤姐去看秦氏,坐了半日说了些闲话,又将这病无妨的话开导了一遍。秦氏说道:“好不好春天就知道了。如今现过了冬至,又没怎么样,或者好的了也未可知。婶子回老太太、太太放心罢。昨日老太太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,我倒吃了两块,倒像克化的动似的。”
文中提到的“枣泥山药糕”里的山药性味甘平,能补脾益气,不仅含有较多营养成分,又容易消化,对慢性久病或病后虚弱羸瘦,需营养调补而脾运不健者,比如秦氏而言,是非常不错的滋补佳品。
关于山药的名字由来还有一个传说故事。古时候,焦作一带有一个小国,叫野王国。由于国小势弱,常被一些大国欺负。一年冬天,一个大国派军队侵犯野王国,野王国的将士们虽拼死奋战,但最终还是因军力不足战败了。战败的军士逃进了深山,偏又遇到天降大雪,大国的军队封锁了所有的出山道路,欲将野王国的军队困死山中。
大雪纷飞,将士们饥寒交迫,许多人已经奄奄一息。正当绝望之际,有人发现一种植物的根茎,吃起来味道还不错,而且这种植物漫山遍野都是。士兵们喜出望外,纷纷挖这种植物的根茎吃。更为神奇的是,吃了这种根茎后,将士们的体力大增,就连马吃了这种植物的藤蔓和叶枝也变得强壮无比。
士气大振的野王国军队终于夺回了失地,保住了国家。后来,将士们为纪念这种植物,给它取名“山遇”,随着更多人食用这种植物,人们发现它具有治病强身的效果,遂将“山遇”改名为“山药”。
这只是一个传说故事。山药在古代称“薯蓣”,后因唐代宗名“预”,避讳改为薯药;后又因宋英宗讳“署”,改为山药。
二、山药的品种与民间妙用
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,在全国栽培范围较为广泛,产地遍布东西南北各地,包括河南、山东、福建、江苏、广东及广西等地区均有栽培。山药公认以古怀庆府(今河南焦作)所产山药最为地道,被称为“怀山药”。
山药在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,切去根头,洗净,除去外皮和须根,干燥,习称“毛山药”;又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,置于清水中,浸至无干心,闷透,切齐两端,用木板搓成圆柱状,晒干,打光,习称“光山药”。挖出后,洗净,除去外皮,趁鲜切厚片,干燥,称作“山药片”。
山药品种众多,其中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“铁棍山药”生长于河南焦作温县,因其形状似铁棍而得名,其品质独特优良,是怀山药里的极品。铁棍山药按栽培土壤的不同分为垆土和沙土两种铁棍山药,垆土土质坚硬质粗,山药形状像树根;沙地土质疏松,种植的山药则又长又直。
铁棍山药与其他山药的区别点主要是其表皮颜色较深,伴有像铁锈斑一样的痕迹,毛须呲开、弯曲且较长,折断后有拉丝,蒸煮后口感绵软粉糯而香甜。
山药为我国最早一批被收录入药食同源目录的植物之一。《神农本草经》将山药列为“上品”, 谓山药“补中、益气力、长肌肉、久服耳目聪明,轻身、不饥、延年”。《食疗本草》与《饮膳正要》中均记录了以山药为原材料制作食物的方法,即山药不仅可以当成正常食物充饥使用,又可以对疾病起到治疗或者预防作用,是食疗方常用之物。
山药鲜品可直接通过蒸、煮、炒、炖、炸等方式烹饪成各种菜品食用,如常见的拔丝山药、山药排骨汤、山药粥等。此外,山药还可以经过二次加工被做成山药挂面、山药馒头、山药粉条、铁棍山药薄脆饼等食品,具有养脾健胃功效。
三、山药的功效与作用
【临床应用】[2]
四、明星食疗方
1. 芡实山药糊
参考文献:
[1]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: 一部[M]. 北京: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 2020: 30.
[2] 高学敏.中药学[M].第2版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07:361.
科室介绍
药学部介绍
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学部是我院集职能、业务、教学、科研于一体,以促进临床科学、合理用药为基础的药学专业技术部门,下设临床药学中心与制剂中心,承担着全院药事管理、药品调剂、中药煎煮、药品供应、院内制剂生产、临床药学服务、药学人员科研带教等药学技术工作。
我科培养形成了一批精通中药鉴定、药事管理、临床药学、制剂研究等的专业人才,目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91人,具有中、高级职称技术人员58名,占总人数63.7%,硕士以上学历11人,国家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3名。
药学部致力于学科发展,不断提升专科业务水平,在中药饮片鉴定,中药质量评价、医院制剂研发、临床药学服务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。近年来承担科研课题达二十多项,发表学术论文五十多篇,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多项。
为了更好地体现中药的传统优势,彰显现代化药学特色科室,我科多年来整理临床名医经验方,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的理论和手段,开发为特色医院制剂,目前我院已有制剂品种18个,其中16种已进入广州市医保目录。剂型涉及凝胶膏剂、凝胶剂、软膏剂、合剂、颗粒剂、酊剂、搽剂、喷雾剂等。优良稳定的质量,良好的临床疗效和低廉的价格,是我院制剂的三大特点。十味骨康口服液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具有显著疗效,被评选为广东省医疗机构制剂“岭南名方”之一。温性经筋通贴膏、凉性经筋通贴膏、温通膏、健步消肿止痛油等品种具有显著疗效和便捷使用的特点,在民众中享有良好口碑和知名度,享誉国内外。
袁德俊
副主任药师
硕士研究生,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,2023级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,师从梅全喜教授。
文字编辑:安俊停 | 校对编辑:李龙浩
审定发布:施佳平
热门推荐
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,E-mail:xinmeigg88@163.com
本文链接:http://qhd.tttmy.cn/news/871.html